信息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详情
【昆曲课堂】起源介绍之(一)从南戏到昆曲
[发布时间2023年5月4日]

一九五六年,昆剧《十五贯》在北京上演,盛况空前,“满城争说《十五贯》”。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八天之内两次观看了《十五贯》,并指出《十五贯》是个好戏,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《十五贯》,这个戏全国都要看,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。敬爱的周总理看了《十五贯》以后,赞美《十五贯》是“我们祖国文艺百花园的一朵兰花”,在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的昆剧《十五贯》座谈会上,周总理又作了将近一小时的讲话。周总理说,《十五贯》不仅使古典昆剧艺术放出新的光采,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,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,为进一步贯彻执行“百花齐放、推陈出新”的方针,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和关怀下,《十五贯》不仅誉满全国,还被译成六国文字在国外演出。

 

(一)从南戏到昆曲

昆山腔兼唱南北曲,所以又称为昆曲。在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,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。

昆山腔来源于南戏。南戏发生在北宋末年的浙江温州。南戏本来是村坊小戏,进入城市后,吸收了宋词、诸宫调、北曲以及少数民族音乐,规模就变大了,已有整本的戏文搬上舞台,如《王魁》、《赵贞女》、《蔡中郎》等。

明祝枝山在《猥谈》中说:“南戏出于(宋)宣和之后(公元1125年后)南渡之际,谓之温州杂剧”。据王国维考“则南戏当出于南宋之戏文,与宋杂剧无涉”。

南戏在音乐腔调方面主要使用的是南曲,也就是以南方语音为标准的南方曲调,特点是五声音阶;温州南戏本徒歌,它的原始腔调古朴无华,明快粗犷,以鼓板为主要乐器;在文字语言方面,“句句是本色语”,具有民间戏曲的通俗性,容易为群众接受,因此盛行一时,渐渐就向外埠流传,东入海盐,东南入余姚,以及江西弋阳,发展成为三大声腔之海盐腔、余姚腔、弋阳腔。

宋末元初出现的海盐腔不断发展,先后流传于嘉兴、湖州、温州、台州等地,后来流传到苏州、昆山一带,对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曾有重要影响。海盐腔演唱时,以锣、鼓、拍板伴奏,而无弦管。海盐腔在明万历后,被新兴的昆山腔所取代,但在浙西金华一带的义乌、浙东台州等较偏僻的地区,海盐遗腔一直流传至今。

元末明初出现的昆山腔,原来就是从南戏一脉相承下来的,它继承了南戏的许多旋律,尤其是吸收了早期声腔海盐腔“体局静好”的音乐风格乃至文词。昆山腔直接继承了南戏。

当时的昆山腔还在草创时期,影响很小,“止行于吴中”。后来经过两次改革,一次是元朝戏曲音乐家顾坚对昆山腔进行了加工和提高,又一次是到了明代嘉靖时期,客居昆山太仓的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做了重要的革新。他吸收了金元北曲和海盐腔、余姚腔和江南的民间小曲并借鉴了弋阳腔等多种艺术成分。任二北先生《曲海扬波》录《东城旅客闻歌记》云: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以前“南曲率平直无意致”,正与海岚先生他们接触到的温腔相符。明徐渭把温腔称为海盐腔。温腔属于海盐腔一类的早期南曲,行腔节奏比昆山水磨腔快一倍左右,温腔老艺人珍藏古老抄谱有板无腔,温腔润腔较简易,仅有叠腔一种。

魏良辅创造出轻柔宛折的水磨新腔,才使昆山腔超过海盐、弋阳等腔,在剧坛上取得了重要的地位。

魏良辅等创造的水磨腔艺术特色是腔调圆润柔美,细腻徐缓;咬字发音异常讲究;格律严谨,唱长短句体的曲牌;表演工细,身段动作和歌唱结合较紧密,舞蹈性很强;伴奏乐器主要是曲笛、三弦和提琴加箫管、笙、琵琶和月琴;曲词有较高的文学性。

魏良辅之前,昆山腔流传不广。后来梁辰鱼运用魏良辅水磨腔的格律,写出了一部《浣纱记》在舞台上用水磨腔演出。当时戏剧演员甚至有不远千里而来学唱水磨腔的。昆山腔至此才在群众之间生了根影响迅速扩大,流行各地,成为全国性的剧种。

从明代中叶到清朝末年,昆剧音乐不仅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,而且广泛吸收了明、清以来的民歌、小曲、弦索调、吹腔等多种民间音乐的滋养,在艺术上更加完善,精致;但在内容上却趋向贵族化、宫廷化。贵族和士大夫们不断按照他们自己的口味来改造它、提高它,结果丢弃了民间音乐刚健清新的优点,远离了广大群众的需要,士大夫所能欣赏的也只剩下些纯技巧的东西。久而久之,连他们也听腻了。乾隆以后,昆曲终于衰落。到解放前夕已濒于垂危。

昆剧在乾隆以后虽然已经衰落了,但六百多年来,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,一直成为各剧种学习的榜样,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许多戏曲剧种的发展。它的舞蹈被溶化在许多剧种之中,它的音乐成套的被各剧种所采用。不少优秀的昆腔剧目,被分散地保留在各种地方戏曲里,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上演。根据现有资料看,采用昆曲较多的剧种大约有川剧、湘剧、粤剧、桂剧、汉剧、婺剧、赣剧、温州乱弹、滇剧、京剧等。这些剧种都有一部分昆曲的唱腔和剧目,它们有的已经把昆腔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,有的是部分地采用作为插曲,有的却完全照昆腔原来的剧目演出。例如《醉打山门》一剧,无论是川剧、汉剧或者广东粤剧的演出,在音乐上几乎没有多大改变。这种情况,是其它戏曲唱腔所少有的。

昆曲不仅对许多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而且也影响到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。清朝乾隆年间,1788年和1791年,尼泊尔两次侵入西藏,与西藏发生军事冲突。初期西藏军事失利,后来清政府派兵支援才打败了尼泊尔人。在这次战役中,清政府怀疑战败之藏军司令登者班爵通敌,故特地解至内地软禁。据说登者班觉是个歌舞爱好者,艺术修养很高,他在内地软禁期间,欣赏了不少汉族艺术形式,对昆曲非常喜爱。他回西藏后,在昆曲音乐的感染下,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西藏古典歌舞,因在拉萨的布拉拉宫的囊玛岗(即内室)演出而取名囊玛。囊玛的曲调典雅委婉,和藏族民间音乐豪放粗犷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,显然是受昆曲音乐的影响和经过长期艺术加工而形成的。